top of page
作家相片Leo Wang

生命、体验和作品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我们为什么活着?我认为我们活着有两个层面的意义:



1)作为个体,我们活着就是为了感受生为人的一切美好体验。酸甜苦辣、爱恨情仇,这都是不同的人生体验和感受,用心去体会每一种体验,哪怕是一种痛,也是上天的恩赐,因为我们只活一次; 2)作为人类集体的一份子,我们活着的另一个意义就是留下作品,影响集体。虽说我们生不带来死不带去,但我们却可以在有限的生命中,留一下一份精神遗产给人类集体,影响现代人和我们的后人。

体验和作品,这就是生命的全部意义。有了清晰的目的,才能过好此生。我们的人生就要围绕着这两个目的来展开规划。为了过好此生,实现丰富的体验并留下优秀的作品,我们自然缺不了“金钱”的支持,金钱是生存的手段之一,但很不幸的是,大部分人把金钱当做了生命的目的。在我展开关于体验和作品的深度分析的时候,我们有必要先来理解一下什么叫赚钱、什么叫财富自由、以及如何赚钱才能让生命的意义最大化。



关于赚钱,英文里有好几个词:


Wage、Salary、Pay、Bonus; Gain、Interest、Profit、Royalty、Tax

这些词看起来都能让我们赚到钱,但背后的意义却有着天壤之别。第一行的赚钱方式:体力劳动、脑力劳动、临时活儿、额外的奖金;第二行的赚钱方式:低买高卖、收利息、企业利润、授权费(版税)、收税。这两行的赚钱方式最核心的区别在于,第一行并不是真正的赚钱,那只不过是在用时间交换金钱。


有些人的时间不值钱,只能靠人人都会的体力劳动还钱,一天所有的工作时间换来的钱只够温饱,甚至还不够养家糊口;另外一些人聪明一些,又受过教育,靠脑力劳动赚钱,按月收取薪水,温饱之外还能有些盈余,年底可能还有几个月工资的额外奖金。不过这还不算赚钱,只是时间单价高一点而已。一个按时计费的律师,从刚毕业的时薪100美金到20年后的时薪5000美金,本质上都是在出卖时间,只是单价在提高。当然如果智力劳动得到认可,单价提高带来的收益足够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活的幸福,那也未尝不可。不过现实很残酷的地方在于,很多人的时间单价并没有提升到令自己满意的程度。还有更“不公平”的在于,很多时间单价极高的白领,一生的努力还是不如儿时班上最调皮的小伙伴炒房子赚的钱多。虽然赚钱并不是生命的意义,但钱不够多确实限制了很多人去探索更多的生命体验。


核心的问题再强调一次:出卖时间并不是赚钱,哪怕时间单价很高,本质并不会由此而改变。

真正的赚钱方式是第二行的那些英文单词所代表的含义。跟第一行相比,第二行有两个特点:1)时间付出和金钱回报不成正比,两者是非线性关系,存在一种可能性,就是用极少的时间换取极高的回报,甚至可能一笔交易满足一生的财富自由;2)这些赚钱方式存在风险,可能赚钱、可能亏钱、也可能白忙活。就像常言说的,高风险才有高利润,大部分普通人厌恶风险,所以也就与高利润无缘,甚至放弃了第二行的赚钱方式,选择了出卖时间为生。


李笑来曾经总结过,财富自由的真正定义是:不必为了生活而出售自己的时间。这句话也揭示了赚钱的本质一定不能是“出售时间”。


我们回到生命的本质看看,生命的意义是体验和作品,如果时间都卖了,还有多少时间可以用来体验生活和创造作品?所以我们刚毕业走向工作岗位的时候没办法,只能卖时间,但不代表我们要一辈子陷入这个出卖时间的怪圈。最悲惨的就是卖掉所有的时间赚来的钱只够自己生存(活着)的,没有盈余的时间用于提高自己的技能,由此提高自己的“时间单价”;没有盈余的钱用于投资自己的学识,由此进一步提高自己的“时间单价”;再加上出卖体力的过程中消极怠工,并不积极进取,态度上的倦怠导致技能水平和工资水平永远止步不前,这样的人生真可悲,永远不得翻身。


时间就是生命,出卖时间就是出卖生命,跟卖血、卖肾没有本质区别,是我们前半生要致力于逃脱的恶性循环,千万不能沉溺于其中而茫然无知,甚至还不思进取自得其乐(所谓的知足常乐)。世间没有上帝,有也是残酷和冷血的,自然法则(或者说上帝法则)的本质就是优胜劣汰,成王败寇。自然界不懂得悲惜和怜悯。



前半生的努力,通过出卖时间获得一定的回报,然后用盈余下来的时间和工资投资提升自己的“稀缺能力”,直到某一天可以依赖这种稀缺能力来赚钱。这种赚钱方式的本质就是“以极少的时间获得极高的回报”。


比如写畅销和长销小说是一种稀缺能力,A和B两个人同样花了一年各自写了一本小说,A的小说卖了100万册,B的小说只卖了5万册,那么A和B赚到的钱就差好多,这就是稀缺能力带来的收益差。但是稀缺能力虽然可以赚钱,赚多少钱也跟“商业模式”有关,这个商业模式最好是不要自我设限,不封顶的。


比如B经过5年的刻意练习,写作水平赶上了A,A和B某年又各自花了一年写了一本新小说,两者的销量都是200万册。此时,一家电影制作商分别找到A和B要用1000万买断他们的小说影视改编权。这个时候,A就很愉快的答应了,赚了1000万额外收入(Bonus);B就没有直接答应,他不要买断的合作模式,他要求票房分红的合作形式,于是制片商答应了分享10%的电影票房给他。B能通过票房收入分到多少钱,还是个未知数,可能很少,也可能票房大卖,10亿的票房分了他1亿。他承担了风险,自然也享受了不封顶的利润可能性。我认为,B掌握了真正的赚钱模式,因为他出版小说已经解决了温饱,可以承担更大的风险,放弃1000万的买断费是为了更高的盈利可能性。


其实很多演员也开始这么做了,他们意识到分享电影票房比收取固定的拍片薪酬更有想象空间,所以自己不收费或者收很少的钱签约拍片,但是参与票房分成,这样的演员是“钱”途无量的。


一个顶级黑客,他可以给500强企业打工,担任安全主管,收取千万年薪;也可以同时给多家非竞争企业担任安全顾问,收取公司的期权和股份作为奖励,博取更大的盈利空间。这就是真正的赚钱方式的第一个台阶,靠稀缺能力和不封顶的商业模式赚钱



其实,掌握了稀缺能力,还不是最终极的赚钱方式,因为毕竟还是需要一定的时间投入,而且也承担了风险,比如电影卖的并不好,企业股票不涨反跌等风险。所以不能止步于此,还要进一步努力,把稀缺能力打造成一种自动赚钱的机器,让赚钱机器帮你赚钱,这才是赚钱的第二个台阶,终极的赚钱方式。如果我们一生中没有打造出一个良好运转的赚钱机器,那么我们很可能就是别人的赚钱机器。从这个字面上理解,资本主义早期所讲的“剩余价值剥削”,代表着工人们就是资本家们的赚钱机器。


我这里所指的“赚钱机器”就是生命的第二个意义——作品,这个作品是广义的,比如你的科学发明专利、你设计的卡通形象、你谱写的音乐和歌曲、你画的名画、你写的毛笔字、你的艺术作品、你写的小说、你开发的游戏、你注册的商标以及你创办的企业,这都是赚钱机器,也是你的作品。用前半生的努力去创造一个能帮你赚钱的作品,后半生就可以把所有的时间用在自己喜欢的“体验”上,多么的完美人生。


所谓的赚钱机器,其含义是离开了你一样能运转。这意味着你搭建了一个团队,这个团队负责帮你把你的稀缺能力变现,而不是你亲自去“高价出售稀缺能力”。从这一点来看,演员、体育明星等在退役之前都还是只能靠稀缺能力赚钱,时间的付出是必不可少的。一旦他们退居二线,让经纪公司帮忙运作自己IP和其他稀缺资源,以及投资一些企业,或者投资一些基金,成为LP。通过投资把自己的影响力变现,这样就能跨越到第二个台阶:睡着觉都在赚钱



所以,前半生我们要致力于摆脱出卖时间的怪圈,刻意练习,获得稀缺能力,并且打造出赚钱机器,配合不封顶的商业模式,实现财富自由。然后我们的后半生就可以用来感受生为人的各种体验。


有了以上的认知,我们就可以重新设计人生,把握好每一个关键转折点:


1)出生后到毕业走入社会前,我们要完成基础学习,同时也要挑选一些自己感兴趣的技能,当做稀缺能力刻意练习培养;
2)毕业走向社会以后,我们开始了出售时间换来生存资源的阶段,但这个阶段非常关键,千万不要怠慢;将尽可能多的业余时间和盈余工资投资到自身认知和稀缺能力的升级打造方面,先提高单价,然后获取更多的时间盈余和工资盈余,然后继续投入到稀缺能力的提升中,如此往复,直到稀缺能力练成,不达目的誓不罢休,否则一生都将陷入出卖时间的怪圈;
3)一旦我们通过刻意练习和时间积累,获得了稀缺能力,比如成为了科学家、艺术家或者掌握了财富管理能力、投资能力、销售能力、企业管理能力等等,我们就可以考虑更高的人生追求,马斯洛讲的自我实现;
4)当然,掌握了稀缺能力这个阶段仅仅是赚钱的第一个阶段,如果不满足于此的话,还不能放松,要继续把稀缺能力注入到一个可以自动运行的赚钱机器中,直到赚钱机器开始自动运转,进入人生新境界;(投资其他基金成为LP也是这个阶段,因为不需要像GP一样花时间管理)
5)有了赚钱机器24小时不停地在世界市场范围内帮你赚钱,你的“作品”使命就完成了,你的人生也完全自由了,所有的时间都可以用来体验人生


体验人生,究竟该如何体验人生才更有意义?


人的一生只是一场电化学反应的体验合集,各种各样的经历都可以解释为内部的电化学反应,生不带来死不带去。虽然都是内在的化学反应,但体验还是可以分为被动式体验和主动式体验。1)一切能用金钱买来的都是被动式体验;2)一切必须要刻意练习、不断进阶、不断提高的体验,就是主动式体验。看电影、做按摩、买名牌、买豪车都是被动式体验;弹钢琴、滑雪、做奥数、下围棋、开赛车、创办企业、做公益这些都是主动式体验。

被动式体验的缺点是“兴奋感和满足感衰减非常快”,哪怕是买了私人飞机,兴奋感也会很快衰减到正常值;主动式体验却可以无止尽的提升,从跆拳道初级选手一路升级到黑带、从钢琴初学者到钢琴九级、征服世界各大高峰、创办一家企业并从零做到千亿美金。


主动式体验要经过多年的刻意练习,但每上升一个台阶都是一次愉悦的体验。就算跆拳道的体验达到了顶点,我们还可以选择萨克斯、驾驶飞机、极限运动等其他主动式体验去征服。买名茶本身是被动式体验,但学习茶道,用心去品茶又是主动式体验。红酒也一样,仪式感可以增加主动式体验的愉悦感。如果没有仪式感,没有认知层面的提高,名酒和名茶喝下去并不会给我们带来超预期的化学反应。


主动式体验还有个巨大的优点,就是可以受益终身。比如童年的时候我们通过刻意练习拿到了跆拳道黑带、钢琴九级或者围棋九段,这样的成就和技能是可以让我们受益终生的,每一次使用这种技能获得心流的完美感受,或者任何时候因为这种技能得到别人的赞扬和羡慕,都是一次崭新的、愉悦的体验。一个70岁才达到钢琴九级的人和一个10岁就达到钢琴九级的人,从这种体验中累计获得的快感差别是巨大的。任何主动式体验,都是越早越好,这是任何被动式体验无法比拟的。


被动式体验,是要分阶段分步实施的,颠倒了顺序反而会让人生很糟糕。比如一个人小时候买一颗糖就可以收获快乐的体验,大一点买个玩具也很开心,再大点买新衣服,买新手机,逐步提升购买的成本和产品的级别,直到成年后买车买房,买包买奢侈品,买游艇买飞机等等。如果一个人童年的时候就因为家庭富裕过早地拥有了奢侈的生活,那么他成年后在被动式体验上获得的快感就比普通人少了很多。即便是通过自己的努力赚钱的奋斗者,在被动式体验的领域,也要尽可能遵循步步提升的策略,如果一次成功就马上买别墅买飞机,那么今后要想在被动式体验上获得更好高峰的体验就很难了。很多有钱人反而不快乐,很大原因是没了追求(特指被动式体验的追求)。该买的都买了,还能买什么呢?20岁买飞机和60岁买飞机,人生获得的被动式体验值相差不多。如果20岁买了飞机,但后面事业经营不善反而要卖掉飞机的话,带来的体验反而更加糟糕。


所以我们要把有限的生命的大部分时间放在主动式体验上,那才是对每个个体最有意义的安排。



最后,我建议年轻人要规划好时间和体验以及作品的安排,年轻的时候,不要过多的把时间用于被动式体验,只预留17%足以,被动式体验最好是不断晋级的过程,而且每升一级都需要更多的购买成本,需要金钱的实力;为了赚取,我们最好是把50%的时间用来获取稀缺能力的提升和打造赚钱机器,这个过程最好是用“主动式体验”的方式去完成,付出努力,刻意练习,攻克某个领域,获得赚钱的稀缺能力,人生体验和赚钱双丰收。文学创作、影视创作、音乐创作、游戏创作、企业创办、科技发明,这都是很好的“可以带来经济收益”的主动式体验,是非常值得投入时间精力和资本的(早期打工赚来的钱,盈余部分反向投资到这些领域);当然如果实在是觉得自己所选择的稀缺能力或者主动式体验还不够兴奋和满足,也可以安排33%的时间给纯粹的、不以盈利为目的的主动式体验,打打网球、跑跑步、唱唱歌、做做公益、下厨搞搞美食,这都是生活的情趣体验,丰富人生的体验,不应该丢弃。


生命的意义就是为自己的活着,为自己的体验活着,为自己的使命(作品)活着。


活好了自己,就是对人类集体最大的贡献!

3 次查看0 則留言

最新文章

查看全部

Comments


bottom of page